命令格式:命令 參數 對象
參數:
長格式 --help
短格式 -h
對象:要處理的對象,目錄,用戶等
1.幫助命令
man 命令名(用于查看命令的使用與參數)
命令名 --help(用于查看命令的使用與參數)
2.常用工作命令
1)echo 用于在終端輸出字符串或者變量提取后的值
2)date 顯示&設置時間
參數:
%Y 年
%m 月
%d 日
%H 小時
%M 分鐘
%S 秒
%j 今年的第幾天
例如要輸出當前時間的年-月-日 時:分:秒
`date “+%Y-%m-%d %H:%M:%S”`
設置時間的方法,格式:date –s “20180831 18:00:00”
3)reboot:重啟
4)poweroff:關機
5)wget:在終端下載網絡文件
wget url(網站鏈接)
常用參數:
-b 后臺下載
-p 下載到指定目錄
-t 最大嘗試次數
-c 斷點續傳
-p 下載頁面所有內容,所有!
-r 遞歸下載
6)ps:查看系統進程,主要查看PID
參數:-a 顯示所有進程
-u 用戶以及其他詳細信息
-x 顯示沒有控制終端的進程
7)top:類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,用于動態監視系統活動,進程信息
ctrl+c 或者 q 退出
8)pidof:用于查詢某個進程的PID
9)kill:用于終止指定PID的服務,也就是windows下面的結束進程
10)killall:用于終止一類服務(通過服務名稱,例如 killall httpd)
3.系統狀態檢測命令
1)ifconfig:我自己懂的。。我不想寫
設置IP和掩碼:ifconfig eth0 192.168.10.88 netmask 255.255.255.0
設置網關:route add default gw 192.168.10.1
只是臨時修改,重啟網卡之后失效
2)uname:用于查看系統內核 和 系統版本,一般使用 uname –a
或者 cat /etc/redhat-release
3)uptime:查看系統負載信息
負載越低越好,絕對不要超過 5
4)free:用于顯示當前內存使用量
5)who:查看當前登陸的用戶
6)last:系統登陸信息
7)history:查看使用過的命令
比如要是想使用第70條命令,直接就可以用 !70 不用復制粘貼
默認存儲最近1000條歷史命令linux常用命令,可以更改,vim /etc/profile
刪除歷史命令方法:
1.history -c:全部刪除
2.history -d:刪除指定
可以靈活的選擇保存或者不保存,需要在/etc/profile文件下增加一個參數:HISTCONTROL=ignorespace
增加完之后linux常用命令,source /etc/profile ,然后每次敲命令之前,先敲一個空格鍵,那么這次所敲命令,就不會在history中顯示
4.工作目錄切換命令
1)pwd:查看當前路徑
2)cd:目錄切換
3)ls: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文件
參數: